找到相关内容1062篇,用时3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试论“万法唯心”

    相状)。  再者,由于众生业力种子各自不同,从第八识心所表现出来的世界就不同。如《大乘·增上慧分》说:“鬼、傍生、人、天,各随其所应,等事心异故,许义非真实。”此颂古人称为“一心应四境”,是说于同一...毕竟是以有情为中心的,有情之所以异于无情者,盖是有无心识耳。因此,在佛陀的教义中,不得不倾向于唯心。仰览大小乘经典,唯心之文,随处可见。下面列举几种,以证明唯心的理论。  1.《起信》云:“心真如者,...

    释慧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92257240.html
  • 传法和求法高僧与佛经翻译

    著作,也经南北两途分别传进,如《十地经论》《大乘》等。在《大般涅槃经》《华严经》等与《般若》经类迥异的大乘经典竞相译出的同时,小乘经论的传译也日趋完备。作为小乘经典丛书的四《阿含》,自苻秦开译《增...《大乖论》及其《释论》《俱舍论》大乘唯识论《无相思尘间》《十八空论》《佛性》《解秦论》《三无性》等。  隋唐时代是佛教在中国的鼎盛时期,佛教各大宗派纷纷建立,发展徒众,著书弘教,创造各自的理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15057989.html
  • 中国佛教发展史及寺院分布

    )译出《大乘》3卷及《大乘论释》12卷;唐显庆五年(660)玄奘译出《大般若经》600卷;般若系经典的传译工作基本完成。其后,不空与善无畏又分别译出《金刚顶经》、《大日经》等。这些大乘主要经论的...梵藏辞汇,校订已译经典,编定三大译经目录。据巡登目录所载,在此以前译出的小乘、大乘、显、密的经、律、、注共有700多种。他又规定“七户养僧”,任命僧人钵阐布为大相,委以军政大权。最后,反佛大臣谋杀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35558102.html
  • 唐僧形象的演化

    大师。中华民族在法林中的杰出代表。  玄奘,俗姓陈,缑氏人,祖籍陈留。父慧,英洁有雅操,早通经术,褒衣博带,好儒者之容;性恬简,无务荣进,加属隋政衰微,遂潜心坟典。二兄长捷,好内、外学,精《大乘》、...唐僧形象的演化  张锦池  [哈尔滨]学习与探索,1995年第5期  124-134页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张锦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85858428.html
  • 慧沼《劝发菩提心集》研究

      附录四:大庄严经论关系诸经论对照表182  附录五:大庄严经论所引诸经论对照表183  附录六:大乘所据经论对照表184  附录七:劝发菩提心集(《卍续藏经》版)185  附录八:劝发菩提心集...及其意义 90  (一)摄生方便门90  (二)依《瑜伽师地》谈四九门91  三、《劝发菩提心集》六度四九门得果 93  第四章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的修辞特色95  第一节 广取诸譬喻,赞叹菩萨德...

    吕姝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10658567.html
  • 无我观与自我意识的建立

    独无侣,修集善根。  一个人若不敢承当自心具足佛性,不想追求成佛,是一种自卑情结,是对自己凡夫俗子幻相、假我的执着。《大乘》说修菩萨行者以以三种相磨练心:一、想无量世界有无量众生刹那刹那成佛,“...四,积极主动地服务众生,带动众生,在利乐众生、庄严国土的无尽活动中共同圆满福慧,成就佛果,就有在为他人和社会无限的服务奉献中才能实现真正自我的意味。大乘经典所说菩萨行者与众生相处的原则,大略有四: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45359439.html
  • 牟宗三的佛学判教及其内在理据

    真心系与妄心系都对一切法有根源性的说明来看,它们又应该是圆教,但依其以分解的方式建立诸法而言,又终非圆教。  二  以《大乘》与《成唯识论》为主要典籍的后期唯识学,是以阿赖耶识为中心的系统,故牟...而且还要具客观面的圆,必须主观面与客观面合一,方为圆教。主观面的圆,即是作用的圆,作用地俱足一切法;客观面的圆,即是存有的圆,存有地俱足一切法。佛教,无论大乘、小乘,都具备作用的圆,所以主观面的圆...

    赵卫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2959611.html
  • 大乘佛教本体论的演化轨迹

    瑜伽行派”, 瑜伽行者就是禅师, 禅师重内证, 从禅出教,故唯心特著。第一个将禅观内证写成书的可能是一个叫弥勒的人, 故其名《瑜伽师地》。无著、世亲发挥《瑜伽师地》思想建立唯识佛教。无著作《大乘》, 以境、行、果说十种殊胜, 定唯识论框架。世亲有“千部论主”之称, 著论极丰,代表作有《唯识三十颂》、《唯识二十》、《十地经论》、《大乘论释》等。世亲之后, 弟子安慧、陈那分传形成两派。陈那...

    毛忠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5459637.html
  • “万法唯识”和“转识成智”

    十一是:《瑜伽师地》、《显扬圣教论》、《大乘庄严经论》、《集量》、《大乘》、《十地经论》、《分别瑜伽》、《唯识二十》、《观所缘缘论》、《辨中边论》、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》。但是,实际上该...大乘佛教兴起后,发展成为佛学的根本问题、中心论题。在大乘经典中,存在着两种对立的佛性,其一认为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悉能成佛;其二认为,并非一切有情都有佛性,其中一部分终不能成佛。如《华严经》、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24059875.html
  • 人生佛教的经言祖语(1)

    于彼有恩,是名菩萨荷恩意乐。   《大乘本》卷二   受他丰美食,自悭惜其财,食他不反报,是则堕负门。   《杂阿含经》卷四八(1279经)   国主恩者,福德最胜。虽生人间,得自在故。...譬如大火焚烧人身。若能自于其中,一心制意,端身正念,言行相副,所作至诚,独作诸善,不为众恶,身独度脱,获其福德,可得长寿泥恒之道,是为五大善也。   《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》   尔时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4259908.html